2009年2月20日星期五

阿毗達摩讀書會討論(7)

Questions from Brother Hong

1.欲取乃泛指對一切世間之物的渴愛(p.263)。Passion亦為欲取嗎?

2.於不善的概要,表7.1 (p.267)中貪心所列於所有煩惱裡,而無慚、無愧心所僅出現於一種煩惱裡。似乎很難解釋無慚、無愧心所為通一切不善心所,而貪心所並非通一切不善心所?

3.沒有邪語、邪業、及邪命因這些乃由煩惱鼓動而造成的不善行〔而非與不善心對應的心所〕(p.269, 270)。因此邪語、邪業、及邪命不會導向惡趣地?因此不善心中不存在邪語、邪業、及邪命?

4.增上法為支配其所屬心實行及完成任務的心所。何以心亦能為增上法之一種?所以心能於五十二速行心中成為增上法(p.271, 272)?

Questions & Comments from Xiaoping & Min

1. 整個這一章給人的感覺是把諸多的名相對應到究竟法上。有點像前面幾章是基礎數學,而現在進入到應用基礎。受到這個思路的啟發,我現在在研究戒條時,正在用類似的方法。我感到學習阿毗達摩是深入學習佛法的基礎。

2. 這一章感想最多的是對諸多的不善法的說明,和開印比丘的補充開示。感謝王師兄的提醒重新聽第42節。

(1) 非常喜歡法師對如下因果鏈條的說明:
Silia(戒) (一個好習慣:不只在一位善知識那里得到過同樣的定義!)
不會掉悔、惡作
有悅
有樂
得輕安
有定(能照顧好自己的念頭)

當然有定才有開展智慧的可能。

(2)在講到隨眠時, 煩惱不現前不意味著沒有煩惱。他用智者大師的"歷緣對境修"來總結非常切實。

這些要點加強了我對在家修行多重五戒十善的行持的信念。打好基礎非常重要。把心調柔非常重要。最近我們學習的幾個開印比丘的開示,他都一直強調這一點。

3. 講到這么多的不善法,想和大家討論如何對治。比如說我自己疑蓋特重,如何對治?也想知道其它不善法如何對治。我想在這方面也許不能在本章的內容直接找到答案但可以以這章做一個綱要,探究下去。很感興趣了解諸多的"平衡法"(五根、七覺支等)並會應用。

4. 在對治煩惱方面, 我們漢傳佛教常常用懺悔的方法。學習了阿毗達摩後我想弄清如和懺悔才如法。常見到懺悔時痛哭流涕的情形?依本章(269頁)"憂"是不善的。痛哭流涕的當下是慚愧心還是惡作掉悔?

5. 如何正確地理解"中捨性"並在生活中應用?是否與"四正勤"有些矛盾

1 条评论:

Samma Ditthi 说...

Notes & Comments from Sister Sherman
Dear friend,
I Try to share a bit of my notes, please excuse my Chinese Since I do not know pin-yin,' handwrite on my laptop, just sharewithyou! also attach a book Written by a Ven on 三十七道品, l just download, have not read yet. enjoy.

my note as follow:

對欲漏的對治是守護六根門,在觸而生受,從受而生愛中著手。若已到取便已執而生貪欲的煩 惱了。

對有漏已是 深一層,存在,我執,如十二支中的行,不單觸而貪境而生,是無明衝重力的存有習慣了。

欲、有、邪見、無明四種 不善有三方面:漏 (遍性),暴流(沖到生存,不能渡)車厄(套著苦,不 能脫)

二十種身見(色是我,在我中,我在色中,我擁有色)此色又推至其他四蘊

繫(是身心互纏關係),而取已是向外執取在物及見上的強烈盲目情況。

蓋、結、煩惱(生天及涅盤的阻礙,有潛伏待緣的傾向,而結是凡聖之分界,煩惱有燒心之痛)

因(根)_三毒根之有無、,標出身口意三業中意業為根本的善、不善之分野。

憂是在此入禪支是標它有黏緊不離所緣的特性,在四正勤中便要列為不善法,不讓生起。在此說明其與瞋相應。在若是正念不再讓惡法生懺悔時,起是四正勤但若黏著已過去的事生憂。便是心有不滿的情緒、那是瞋。維摩結經也有說罪性本空,並非沒有因果而是人、事皆緣生剎那生滅」若太哭悔,所以是生起我執、我見、無明的緣,所以此憂受是不善法、)

四正勤是戒也引發正念,四神足是定,五根是生智慧修觀的基礎助緣。到五力已是五根已成了習慣 ,形成力量,任運而生的善緣助伴,因此能以七覺支的觀照,自然引發八正道 的修行生慧,八 事俱備自然証果。